在今年10月中国农药协会主办的ACE农化展上,很荣幸地,我受邀作题为《农药悬浮助剂的开发与研究》的报告,演讲十分成功,望着台下掌声阵阵,仿佛重回到了十四年的那个晚上。
那时的我们经过数个日夜攻坚,终于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提纯工艺,将原矿中被誉为“老大难”的方英石成功处理,制备出高纯度、高触变、高悬浮的硅酸镁铝SF04。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成为了国内首家在农化领域创立硅酸镁铝和黄原胶搭配的水悬制剂体系的公司。漆黑一片的夜晚,灯火通明的实验室中,我们欢呼,鼓掌,拥抱,流泪,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时刻。这也成为了我入职苏州国建14年里最深刻的记忆。
2010年7月,研究生刚毕业的我通过秋招加入了苏州国建,当时正值硅酸镁铝的研发起步阶段,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多年的研发与调试,硅酸镁铝凝聚了我们的全部心血。独一无二的性能优势加上中国农药协会的肯定,产品很快在水悬领域推广,得到广泛认可。
不仅如此,产品与其制备技术及产业化还成功申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直到今天,产品性能仍处于头部地位,为客户首选。
从硅酸镁铝SF04的研发项目立案到如今农药悬浮助剂的头部企业,这一路,我们走了十四年。
“懂客户才有好产品
懂客户并不是一味做加法,做产品也不能凭空想象,只有真正与客户对话,面对面交流、倾听客户心声,深入了解业务需求和目标,不断开展经验复盘、行业思考,才能打造真正的好产品。
2015年,政府牵头苏州国建与苏州某铸造涂料公司合作,制备锂基膨润土助剂来提升该公司的铸造涂料性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挑战。
在多次厂家实地考察与需求沟通后,我明确了客户重点关注的产品性能和指标,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膨润土优质原料寻找工作。
从安徽到河南,从山东到辽宁,我几乎跑遍了所有具有矿山开采技术的区域,矿山取样、化验检测、资料查找、配方调整,一次又一次的来返,反反复复的实验,终于找寻到了矿山质量、储量、价格综合最好,并研制出了粘度最符合客户应用体系的锂基膨润土,得到了客户的肯定与信任,实现了年用量超100吨的稳定供货。
自此,公司开拓了铸造涂料的全新板块。
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除了研发,应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2020年7月的一个下午,一位客户反映我司产品硅酸镁铝悬浮性能不稳定,我立马启程,和销售一起前往山东为客户解决应用问题。经现场实地勘测和实验后,发现是北方水质偏硬,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导致SF04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我们当即将客户所在地的水体带回苏州检测。
回来后的我每天都泡在实验室,查找大量文献资料,反复地调整配方的比例、剂量,最终成功开发出一款抗硬水的SF04,实现产品升级,完美解决了客户地域水质对产品影响的问题,我心里的石头才真正地落了地。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产品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客户提出问题,而我们解决问题,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
“懂技术才有真本事
在技术攻关的这条路上,要严谨严谨再严谨,钻研钻研再钻研,时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2018年,为贯彻落实环保理念,国家发出由油性工业漆转向水性工业漆的倡议。
其实早在2017年,我就已经在关注水性工业漆助剂了。当时这一块主要还是国外在做,不仅存在严重的技术垄断,而且销售给中国的价格十分高昂。
那时我便产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要打造属于中国的高效改性蒙脱石,突破技术壁垒。之后的每一天,我都会抽出一个小时,通过行业内国际知名前辈的讲课资料、论坛、展会等途径学习相关产品知识。并在实验空余时间自己捣鼓着配方做技术储备。
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国家发出倡议,公司响应政策,而我提前做足了准备。我主动请缨,成为了该项目的研发负责人。前一年的知识储备和配方实验已经帮助我排除了许多错误答案,仅仅三个月时间,我们就抢先市场一步,研发出产品性能可以完全替代国外进口的SHV流变助剂,且价格更为便宜。合作的客户都对我们的SHV大加赞扬,感谢我们帮助他们打破了国外的枷锁。
在技术工作中不断思考、尝试,仿佛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职业习惯。2013年,在一次产品指标检测的过程中,望着生产线上需要花钱处理的尾矿,我脑袋中冒出来一个奇特的想法:尾矿能不能实现循环再利用呢?
说干就干,我立马取样前往实验室,检测出尾矿中仍有一定余量的锂基膨润土,经过简单的加工与配方添加,适用于砂浆行业的助剂应运而生,不仅能增强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能,还能调节其耐久性和防水性能。该项目帮助公司实现“0尾矿生产”,同时成功申报苏州市循环经济项目,助力绿色环保发展。
“技术难题就像是一座座山峰,只有不断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风景。”
在苏州国建的14年里,我的学历从硕士变成了博士,岗位从检测专员变成了总工程师。公司也从几人的研发团队,慢慢发展壮大到现在强壮精干的研发队伍,从较为单一的助剂产品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高性能触变剂,我们相互见证,共同成长。
时代永远不会停下它革新的步伐,新旧技术更迭,“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那便是竞争力”,作为研发人员的我们,必须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研发逻辑,在此基础上更趋向纵深、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自己的产品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