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传帮带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授予,更是企业文化与精神的延续。长期以来,苏州国建贯彻落实“导师帮带”机制,互帮互助,教学相长,凝聚奋进力量,为企业发展持续加码赋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矿石奇才】主题专栏,聆听苏矿传薪火、助成长的师徒故事。
营销中心
陈部长 刘工
工作记:
2024年4月,制造部线长岗位轮岗实习。
2024年10月,协助国际农化产品展览会(ACE)展台搭建、交流洽谈等工作。
2024年11月,参加合肥植保会。
2025年3月,参加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24-2025年期间,与帮带导师走访山东、四川、广东等省份,成功开展客户拜访与交流,并多次达成合作。
学员悟:刚入职时,公司安排我轮岗至制造部,面对仓库里堆积如山的膨润土,我很难将这些灰扑扑的粉末与"工业味精"的美誉联系起来。是陈导师带我走进实验室,亲眼见证膨润土在农化、涂料等领域的魔法般变化——原来每袋产品都承载着改变工业生产效率的使命。 第一个电话、第一次拜访、第一次出差、第一次成交,感谢导师不厌其烦地陪我模拟演练,让我从小白初步成长为营销小能手。如今面对客户,我能从工艺环节倒推产品需求。膨润土销售教会我:真正的销售,是把地下的矿石变成客户手里的黄金。这条路,我才刚刚摸到门道,但已深深着迷于这种"点土成金"的价值创造过程。
导师评:作为在膨润土行业深耕十余年的老销售,带过不少新人,但看着你从对着一袋袋矿粉茫然无措,到现在能从容地与客户讨论硅酸镁铝产品指标,这种成就感不亚于亲手开发出一个大客户。这半年来看着你完成蜕变:从死记硬背产品手册,到能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推荐不同粘度的流变助剂产品;从机械复述技术指标,到会拿着实验室测试视频帮客户客户解决应用问题。最让我欣慰的不是你签下的首单,而是客户那句“你们新来的小刘挺棒”!继续打磨吧,我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现在也送给你:"好的膨润土销售,应该让自己像膨润土一样——客户需要增稠时你是凝胶,需要润滑时你就是流变剂。"期待你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技术质量部
汪博 侯工
工作记:
2024年5月,创新导入采用硫酸钡浆评价悬浮性的方法。
2024年10月,成功主导完成公司重要客户开发专项工作。
2024年11月,完善水性工业漆用产品在应用领域的测试与评价。
学员悟:很荣幸入职后公司给我安排了汪博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带我深入辽宁矿区实地考察时,他教会我:“看懂矿石层理,比分析检测报告更重要。”这种“从源头理解材料”的理念,让我在后续研发中更注重原料特性与工艺的匹配性。曾认为技术研发的核心是“参数精准”,但在解决客户现场问题时发现,真正的难点在于平衡技术指标与成本效益。作为膨润土从业者,汪博告诉我,我们既是自然馈赠的挖掘者,更是绿色创新的践行者。从改善施工体验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膨润土在涂料领域的每次突破都印证着“小矿物大作为”的真理。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这一“万能材料”的潜能,以技术创新助力涂料行业向高效、环保、智能化迈进。
导师评:侯工在助剂应用相关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够主导完成助剂筛选、性能测试及效果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他能够深入理解不同助剂的特性及应用场景,在重大客户项目攻坚时,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助剂配方,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生产效率,最终优选产品顺利通过试验,获得大客户一致认可。此外,他还善于总结行业技术动态,主动学习新型助剂的应用方法,推动技术升级,在团队发挥着积极正向的引领作用。期待你在未来的技术道路上,继续发扬膨润土"遇水则活"的特性,在更多应用领域绽放光彩,并成长为能帮带新员工的老师傅。记住,我们的使命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创造价值——让这一捧黄土,真正变成"工业黄金"。
制造部
吕经理 陶工
工作记:从产线到仓储的蜕变之路:陶工原任产线班长,在原仓库主管退休之前,主动请缨承担起仓库主管助理一职。时间紧迫又恰值生产任务繁重之际,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是当时部门的首要难题。帮带老师吕经理与学员充分沟通,制定了详细而可行的帮带计划。在短短三个月的试岗期内,陶工便掌握了仓务工作的流程和细节,从物料管理到每日盘点,再到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并为流程优化和岗位效率提升提出了多条重要建设性建议,为仓库的高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学员悟:在蜕变中读懂成长的密码:刚接手膨润土仓库管理工作时,我天真地以为这不过是简单的"进进出出"。直到第一次盘点时,面对不同型号、不同细度、不同工艺处理的膨润土产品,我才真正明白这个灰扑扑的仓库里藏着多少学问。最难忘的是参与那次紧急调货。深夜接到某客户的加急需求,在吕经理的指导下,我们仅用2小时就完成60吨膨润土的配货和装车。看着货车驶出仓库时,我突然懂得:仓库不是终点站,而是价值传递的中转站。每一袋膨润土的妥帖安放,都在为下游客户的生产保驾护航。从产线管理到仓储调度,岗位转换带来的不仅是职责的变化,更是思维方式的升级。吕经理曾告诉过我:仓储管理不是简单的收发存,而是需要系统思维与数据敏感度的精密工作。我始终贯彻落实着,现在,当我独立处理紧急调拨任务、精准分析库存周转率时,更加明白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快速胜任新岗位,更教会我"传帮带"不仅是技能的传递,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传承。
导师评:精训赋能让转型不再焦虑:“培养新人不该是简单的经验倾倒,更要搭建成长的阶梯”。一是聚焦基础操作,通过“操作说明书+实景带教”掌握收发存流程;二是植入管理思维,利用晨会主持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三是强化系统应用,培养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多方面的系统的带教计划,着重于方法的传授,加上陶工自身的勤学善悟,完整的知识体系很快便搭建完成。
传帮带不仅是苏州国建的一项优良传统,更是一根连接“丰富经验”和“新鲜活力”的坚韧纽带。师傅以身作则、倾囊相授,学生虚心学习、迅速成长,他们并肩作战、亦师亦友。下一步,苏州国建将继续传承“传帮带”机制,发扬“青蓝携手,薪火相传”的精神,培育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新时代青年人才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